如何识别上市公司利润作假?
浏览次数:660 分类:行业动态
中国人的思维一直都非常灵活,也很有专研的精神。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多上市公司也充分“发挥”了这一特点,迎难而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某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能够达到快速上市,以获取利益的目的,非法操控公司利润,故意隐瞒企业真实业绩,掩盖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
那么,这些上市公司利润作假都会采用哪些方式呢?
一、伪造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
上市公司为了财务报告中不呈现出当年企业的亏损情况,以免自己的上市资格被取消,会伪造多份销售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甚至还会把已销售的同一批产品,虚假的进行二次销售登记,来增加自己的财务收入,掩盖企业的亏损状况。
二、与在法律上无关联关系但实际有关联的公司大量交易,虚增销售收入。
上市公司在利润不够的时候,伪造大量产品销售给法律上无关联但实际与公司有关联的公司,以此伪造大量的销售额度。
三、调整应收账款账龄,少提坏账准备。
为了不想公开大额的坏账准备以免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某些上市公司联合购物方作假,通过借款、转款等一系列手段虚列当期应收账款,减少长账龄应收账款。
四、随意操控修改会计政策,实行利润操作。
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上市企业一旦确定了会计政策后,需要在各期保持一致,不可以随意修改。但某些上市公司从其他公司购入已使用多年的机器设备,以净值入账后却没有按照机器设备尚可使用的年限对其计提累计折旧,而是按照该部分资产的使用年限重新计提折旧。这样就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降低了折旧率,相应减少了当期的成本费用,从而增加了当期利润。
五、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作利润。
采用哪种方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般由上市公司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如果上市公司不恰当地运用谨慎性原则,就会增加人为操作利润的机会。
六、资产不及时入账,少计摊销费用。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实质上是已经发生的一项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摊入有关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但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某种目的少摊甚至不摊。
专家建议投资者可以从一些财务信号来判断识别。比如,与同类公司或与公司历史比较,毛利率明显异常;货币资金和银行贷款同时高企;应收账款、存货异常增加;估算的应交所得税余额与实际余额相比相差甚远;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突然出现主业以外的较大收益等。
此上,还有一些非财务信号值得投资者注意,如高管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频繁更换;大股东或高管不断减持公司股票;资产重组和剥离频繁等。当上市公司出现这些情况时,投资者需要谨慎小心。
更多问题,欢迎到创富社区留言!
上一篇: 斗鱼已提交IPO申请 准备在纽交所上市
下一篇: 科创板首例“VIE+CDR模式”简析!
您好!请登录